">
当前位置: 首页  >> 房产  >> 住房保障  >> 查看详情

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途径:产品创新+产品线开发

分享:

无论何时何地,产品始终都是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所有企业最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那么该如何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呢?简单来说,无非有两个途径:一是产品创新,二是产品线开发。

(一)产品创新

这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创新型产品形态可谓层出不穷。可以说,产品创新已成为诸多品牌房企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共同选择。无数案例和事实证明,创新也是提高产品溢价的最有效途径。

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严格意义上说,创新应是领先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独创立新。但除非企业有高度敏锐的市场把控力和快速高效的研发创新力,要真正做到独创立新其实是很难的。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设计部门,还没有分立产品研发部门,而且所谓的创新只能算是设计优化,难以称得上独创立新。

房地产产品创新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单一产品的创新与升级。例如户型创新、外立面创新、边界景观创新等,主要侧重于针对既有项目或现有产品的设计优化、微创新和升级。二是产品线创新,即研发一个新的产品线。例如,万达的新一代产品“万达城”,绿地的超高层“绿地中心系”,泰禾的“院子系”,等等。单一项目或产品的创新是竞争所需。善于做创新转化的企业,会适时地将单一项目的创新进一步固化、转化为产品线创新,并有适宜的创新和转化机制。

我想倡导的房企产品创新机制是,公司本部设立两个部门:产品研发部门和设计管理部门。前者主责研发创新,公司在本级预算中单列“研发费”科目(每年按营收的一定比例预算出研发费用),并予以资金保障。产品研发部门的核心职能是,日常积累一批研发创新成果,供设计管理部门试点或推广应用。设计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是项目的设计管理。另外,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具体来说,在产业链战略上,可以考虑成立企业研究院或设计院,或参股、收购一家设计公司。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并没有形成这种机制和战略安排。通常的做法是,获取一个项目后,先进行项目定位和策划,再委托设计单位做方案和施工图。其间,要召开多次讨论会、评审会,从拿地到开工,短则6个月,长则一年以上。而这一过程,万科、恒大、龙湖等一线标杆企业通常仅需三四个月,到第个月时,就开盘销售了,而一般企业可能还没开工。

切不可小视这相差几个月的时间。假设项目获取费用是10 亿元,按10% 的行业平均负债息率计算,每天的资金成本就是27 万元,100 天就是2700 多万元。在所谓讨论优化、创新或追求完美的过程中,相当于2700 万元的资金成本就悄然增加了。

现实中,房企设计部门大都陷于技术问题,而缺乏大成本意识;过于注重设计成本控制,而轻视了资金成本控制。其实,影响房企成本和利润两大因素是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而不是设计费用和工程费用。事实证明,设计费用、工程费用、营销费用等已无压缩的余地了。如果过度控制,甚至可能得不偿失。以设计费用为例,假设压缩200 万元的设计费,如果修改一稿的时间是15 天,仅增加的资金成本可能就远远高于200 万元。建议房企尽快转变成本控制重点,通过模式先导(产品模式)获得低价土地,通过快速周转降低资金成本。

更为遗憾的是,所谓的创新成果不知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可,或者创新成果可能在其他企业早已成熟并广泛应用,只是企业不知道。

总之,创新演变为创伤的例子不胜枚举。大量实践证明,创新与标准化不是矛盾体,而是结合体。优秀的企业都是能正确处理好创新和标准化关系的企业,无论是苹果、波音,还是万科、万达。

如果企业致力于产品创新,首先要设定创新目标,其次要有创新保障。产品创新需要四个保障:

1. 战略保障:将产品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在产业链战略上,考虑是否成立企业研究院或设计院,或参股、收购设计公司,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策略、推进计划。

2. 机制保障:考虑是否分立产品研发部和设计管理部。如果分立,一定要明确两者的横向工作接口关系和权责边界关系。

3. 人员保障:构建一支高效的研发创新团队。

4. 制度保障:包括《产品研发创新管理办法》、《创新成果测评及绩效管理细则》等。

(二)产品线开发

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第二个途径是产品线开发。大量事实证明,产品线开发可从根本上降低项目成本和费用,提高开发效率和投资收益。

要实现产品线开发,就要进行产品线创新研究。单一项目的创新也好,产品线创新也罢,创新不是目的,提高产品竞争力才是目的,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才是最终目的。将创新产品转化为可获得更高投资回报的标准化产品线,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一大战略问题。

鉴于绝大多数企业研发创新力量不足,加之“蓝海”市场已经不多,建议中小企业在“产品聚焦”的前提下,针对优势产品主要做些微创新和产品线创新,而第一、第二梯级的企业则应着力于现有产品标准的持续优化完善和升级。无论什么规模的企业,大量事实证明:拿地后再进行研究创新,时间成本确实太大;日常不断进行产品微创新,才是产品创新的一条重要道路。

版权说明:本文章来源自网络,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 首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正式落地 华夏幸福固安工业园区ABS获准发行 首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正式落地 华夏幸福固安工业园区ABS获准发行

    讯 3月10日,备受关注的首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今日正式落地,与上海交易所对外公布受理两单PPP资产证券化仅相隔两日。 据上交所官方网站显示,华夏幸福固安工业园区新型城镇化PPP项目供热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称“华夏幸福固安PPP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与中信建投-网新建投庆春路隧道PPP项目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一同取得交易所无异议函,正式获准发行。 8日曾有消息称,作为首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中唯一一单园区PPP项目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华夏幸福固安PPP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 [阅读]

  • 央行明确鼓励聚合支付 定位外包服务机构 央行明确鼓励聚合支付 定位外包服务机构

      继年初对违规聚合支付清理整顿之后,央行对此再次发文,这次是利好消息。   记者从支付机构得到确认,央行下发的《关于持续提升收单服务水平规范和促进收单服务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收单机构为特约商户通过聚合支付服务。监管部门明确定位该项支付服务属于外包服务机构。   《意见》同时明确,严禁聚合技术服务商以任何形式截留特约商户结算资金,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特约商户资金结算。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违规的聚合支付服务不算普遍,只是一小部分服务商在从事“二清”服务。... [阅读]

  • 碧桂园两月卖了872亿 一线项目总揭秘速度与质量如何兼得 碧桂园两月卖了872亿 一线项目总揭秘速度与质量如何兼得

      房企有无增长极限?这几年来,楼市调控几经起伏,既有倒在黎明前夜的,也有逆市高增长的。   2013年,碧桂园进入千亿房企阵营,2016年成功跨越3000亿元大关。今年前两月,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碧桂园以872亿元销售额位居TOP 100房企销售榜首位。   2015年,曾经的三四线之王碧桂园回归一线,当年底与广州力迅合作拿下位于天河区的“碧迅天河星作”项目。该项目在拿地后10个月推出市场,两度推盘,去化率达到可售货量的99%。   碧桂园数千亿规模背后,与每个优秀操盘项目... [阅读]

  • 多只房地产类公司债发行中止 多只房地产类公司债发行中止

      近期,多家公司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取消交易所债券发行。   上交所信息显示,2月22日,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50亿元小公募、50亿元私募债等公司债状态为“中止”;2月21日,四大AMC之一东方资产旗下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东方国际”)28亿元小公募公司债状态亦为“中止”。   此前,东方资产已经过两轮“预审核反馈”。第二次反馈中,上交所要求东方国际说明上海证大房地产公司出售部分股权的会计处理,并核查:房地产业务在报告期内是否违反“国办发〔2013〕1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