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艺工作  >> 查看详情

央视《航拍中国》受追捧 鸟瞰祖国壮美山河

分享:

“祖上留了块风水宝地,我辈不可辜负这大好河山。”看完刚刚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的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一季,一位观众如此感慨。《航拍中国》第一季的六集,用全航拍的方式呈现上海、、海南、江西、黑龙江、陕西六个省级行政区域,涵盖我国东、西、南、北、中各区域。鸟瞰神州,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各不相同,却让不少人感动,直呼“每一帧都美到想歌唱祖国”。

高空鸟瞰,解放观众的视野

观看《航拍中国》的观众,犹如被赋予了一双飞鸟的眼睛,从空中领略中华大地的大、美、奇、幻。观众从空中直观地看到,特克斯为什么被叫做八卦城,三沙的永乐龙洞为什么被称为“大海瞳孔”,还有陕西两河交汇“泾渭分明”的奇观、江西庐山西海的心形岛、陆家嘴云端之上的摩天大厦、占据黑龙江六分之一面积的“森林海洋”大兴安岭。

在《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看来,航拍解放了以往拍摄的空间局限,“你会觉得世界无限大,自然无限美。”拍摄采用直升机和无人机相结合的方式,他解释:“直升机续航时间长,视野更开阔;而无人机更灵活,能拍到更生动的细节,以及飞往更危险的环境。”在海南篇中,无人机镜头贴近地面还原了海滩上爬行的微型蟹;而在篇中,壮美河山则由直升机完成拍摄。

《航拍中国》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爱,用余乐的话说,“是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深情,是对其置身的这个世界的凝望,这份感情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纪录片播出后,有人坦言有点想哭,“终于能理解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独特的叙事方式,也让《航拍中国》成了一部“合家欢纪录片”。问答社区 “知乎”中的热门话题“如何评价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中,一位网友这样回答:“公公喜欢新闻,婆婆喜欢看地方戏,老公喜欢体育,孩子喜欢歌舞动画,我喜欢电视剧电影,我家的电视机在《航拍中国》之前很少聚齐一家人,《航拍中国》让我们开始商量出行计划,并且都是国内路线。”

解说配乐,像老朋友带你飞

“飞行器这个闯入领地的不明物体,或许是个不错的假想敌,但要追上它的速度,老虎还需要多加努力。”这样幽默的解说词,出现在《航拍中国》第四集黑龙江篇的“森林之旅”。极富磁性的男中音娓娓道来,配上无人机极近距离捕捉到的老虎画面,观众感觉身临其境的同时,又不禁莞尔一笑。

与以往纪录片沉稳华丽的解说不同,《航拍中国》的解说文案细腻生动。余乐解释,《航拍中国》不是专题式或叙事式的纪录片,而是散点,“所以解说词文本采取与观众平视交流的姿态进行撰写,做到有细节、有趣味、有记忆点,渗透着满满的情感,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一个老朋友在空中带你飞行。”在与解说员李龙滨沟通时,余乐首先提出的就是,声音要能带给观众旅行的感受,增强交流互动感,弱化播音腔。

令余乐感到欣慰的是,观众对背景音乐的好评相当一致,音乐成为《航拍中国》加分项。整部纪录片的主题音乐由作曲家王备操,他也是《芈月传》的作曲。余乐回忆,音乐创作上,自己与王备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表现对大地之爱,“而爱只是一个大轮廓,还需其他音乐将空中旅行的线路串联起来,让人能够感受到空中循环的连贯感。”

女高音吟唱,更是配乐的出彩之处,画面呈现一望无垠的南海,或是哈萨克牧民迁移牧场,吟唱浮现,映衬着辽阔无边或生机勃勃的情绪。王备把高音写得极高,女声往往只出现在配乐结尾,或短暂出现在其中。对于这样的处理,余乐感到惊喜,“加入女声堪称点睛之笔,把高空中孤独又愉悦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磨人等待,只为拍最佳美景

为了多方面呈现中国广袤大地上的不同景观,第一季的正式拍摄从2016年3月下旬开始,六支团队分赴六省市,从春天的斑斓、夏天的蓊郁、秋天的金黄,拍到冬天的雪白。团队从每个省级行政区选出100多个适合航拍的地点,然后从空间、季节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考虑,最后每个省筛选出40多个拍摄点。在50分钟的每集片子里,每个拍摄点多则出现一分半钟,短的仅有三十四秒,这也令余乐感慨:“做减法很痛苦。”

最后成片中出现的每一个景别,摄制组都事先做了大量功课。余乐介绍:“每个省级行政区的拍摄目标书都是厚厚一本,应该拍哪些地方、如何拍、在什么时间拍、什么天气拍、在什么高度拍、拍多少的量、镜头运动轨迹等等,都在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拍摄阿尔泰的哈萨克牧民转场,目标书就计划捕捉他们的节律:清晨日出,牧民打包,准备出发;而后再拍骆驼、牧场,羊群扬起的尘土,以及“牧群行走在险峻的山路上”。

大半年的拍摄,给余乐感触最深的却是等待。天公作美是航拍的必备条件,等待合适的光线可能需要一星期的时间。在拍摄赛里木湖时,湖区气候多变,停机点连续3天风力都在10级上下,不要说拍摄,起飞都成了一种奢求。摄制组每天只能在现场等待观望,在瞬息万变的天气中寻找最佳的起飞时机,最后终于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进入湖区西北侧的山区,飞上海拔6000米的高度,与冰川比肩,穿云而过,赛里木湖全景一览无余。

在拍摄黑龙江雾凇时,除了漫长等待,还有各种困难。在零下30℃的黑龙江雪乡,受到低温的影响,飞行器的电池续航能力明显下降,为此摄制组钻研出利用汽车供电焐热电池的方法。余乐回忆:“原先只能飞5分钟的无人机,处理过电池后能飞10分钟,终于在光线角度俱佳的情况下拍到了雾凇奇景。”(徐颢哲)

版权说明:本文章来源自网络,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 中国儿艺2017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建组 中国儿艺2017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建组

    北京3月6日电  2017年2月28日上午,中国儿艺今年首部新戏《李尔王》在四楼会议室正式召开建组会,中国儿艺院长尹晓东,党委书记雷喜宁,副院长冯俐、闪增宏,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帆和《李尔王》全体主创、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建组会。 此次创排的《李尔王》改编自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作品,依托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经典译本,旨在将世界文化经典以具有观赏性的方式推介给少年儿童。同时,选择“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为题材,也是中国儿艺对创... [阅读]

  • 保护文化遗产:用方言传承文化DNA让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保护文化遗产:用方言传承文化DNA让地名照亮回家的路

    “今天是我们抓住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机会!”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曾发出呼喊。从古至今,传统文化皆以有形或无形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一笔一划皆文化,一字一句皆乡愁,一砖一瓦皆记忆。但同时,它们又在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中与我们渐行渐远,让人不禁担忧,“江河若断流,吾辈何以对子孙。文化若断流,吾辈何以见祖先”。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 [阅读]

  • 国画大师石鲁第三批书画作品今天捐赠国博  国画大师石鲁第三批书画作品今天捐赠国博 

    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黄维)今天,已故国画大师、“长安画派”领军人物石鲁的412件书画作品,由其家属捐赠给国家博物馆。2012年8月,石鲁先生的夫人闵力生女士带领全体子女,决定分批将珍藏的先生遗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批捐赠的151件作品涵盖了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各个创作阶段的作品,2014年8月,石鲁先生家属正式将第二批作品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包括书画作品89件套(142件)。自此,家属已先后向国博捐赠七百余件石鲁先生作品,使国博成... [阅读]

  • 文化部将对陌陌等50家网络表演单位执法检查(附名单) 文化部将对陌陌等50家网络表演单位执法检查(附名单)

    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黄维)文化部今天公布网络游戏市场“双随机一公开”查处结果,36家网络游戏运营单位被依法查处。同时,部署了对网络表演的双随机执法检查。 在前期开展的网络游戏市场“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中,文化部部署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同步开展随机抽查,依据《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对抽中的200家网络游戏运营单位“全面体检”。 记者从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获悉,北京畅游时代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游族信息技术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