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  >> 精品食物  >> 查看详情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分享:

  改革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市场不断萎缩、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使玉米产业从“死胡同”里走了出来

  改革激活了整个玉米产业链,提高了国产玉米竞争力

  改革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个别农户种粮亏本的情况,需要采取适当方式给予支持,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去年实施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建立了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的新机制,使玉米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迈出了农产品价格改革的重要步伐。总体看,改革的效果好于预期。但近期围绕玉米价格下跌的议论也有一些,有的称我国玉米价格“一夜回到十年前”,有的宣扬玉米价格下降导致东北农民减收,“新春大集不再红火”“过年的鞭炮声都比往年稀了”等等。玉米价格下跌,的确对农民增收带来影响。取消临时收储后,个别地方甚至可能出现局部、阶段性的玉米积压,这些都需要引起注意。但对这些问题,必须放到改革的大背景中去看待。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现了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大转变,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市场不断萎缩、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使玉米产业从“死胡同”里走了出来。因此,这一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改革。

  第一,建立起了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不仅玉米的总体价格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地区间、品种间、品质间的合理价差也开始形成,价格信号开始发挥作用。据监测,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和辽宁省等优势产区的玉米品质好、价格高,市场平均收购价在0.8―0.85元/斤;而处于第四、五积温带的非优势产区,玉米品质相对较差、价格较低,市场平均收购价在0.6―0.65元/斤,最高价差能达到0.25元/斤。这与临储政策下全东北几乎一个价,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形成了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过去玉米收储入国家粮库后就难以销售,不仅主产区向主销区的流通受阻,而且由于东北地区价格偏高,大量的华北玉米还倒流到东北,形成玉米市场的“逆向”流动。收储制度改革,终止了玉米向主产区的逆向流动,使东北玉米由“就地储”变成“全国销”,南北粮食流通市场活跃,极大缓解了过去库存高企、财政负担重等问题。秋粮上市以来,东北玉米的铁路运输量比上年增长5倍多,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激活了整个玉米产业链。随着玉米价格随行就市,深加工企业成本降低,产业上下游价格关系逐渐理顺,企业开工率持续回升,有些玉米深加工企业称“迎来了好多年都没有的春天”。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开工率已接近饱和状态。玉米淀粉、酒精等加工品还出现出口大幅增长。一些企业已开始扩大产能,增强了主产区经济发展活力。

  第四,提高了国产玉米竞争力。国内玉米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外价差大幅缩小,东北玉米运抵南方港口与进口玉米完税价基本持平,进口玉米价格优势不再,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明显减少。据海关统计,去年我国玉米进口316万吨,减少156.2万吨,降幅33%;大麦、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等玉米替代品进口2237万吨,减少1515万吨,降幅达40.4%。

  第五,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籽粒玉米面积同比减少2000多万亩,粮改饲、米改豆试点成效显著。特别是大豆,一改多年连续减少的态势,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左右。同时,玉米价格下跌,降低了养殖成本,生猪、牛羊等养殖业逐渐恢复发展,种养结合取得积极进展。

  第六,保障了种粮农民的基本收益。2016年全国玉米均价为每吨1621元,比上年下跌341元,跌幅17.4%。价格下跌,必然影响农民种粮收入。据测算,2016年全国玉米每亩平均收益比上年减少16.6%。从东北地区的情况看,四省区自有土地的农民种植玉米的生产成本在0.65―0.85元/斤左右,2015年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玉米生产成本分别为0.62、0.66、0.82和0.88元/斤。2016年玉米的种子成本每亩平均下降0.3%,化肥下降6.6%,农下降5.9%,机械作业成本增加5.7%,因此,2016年玉米的平均生产成本不会高于2015年的水平。农民卖粮收入加上直接补贴,较高的地区接近1元,与2015年大致相当;较低的也在0.8元以上,高于生产成本,自有地农民种玉米仍然是有账可算、有利可图,尽管收入有减少,但基本收益是有保障的。

  对农民收入减少必须正确看待。既要看到,农民是弱势群体,玉米生产又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必须完善政策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也要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收入出现一定的波动是正常的。近些年生猪、禽类、牛羊、水产等养殖业中,价格和收入的波动远远大于玉米生产。从国际市场来看,玉米收入下降是全球性的。2012年8月以来,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合约价格已由最高843美分/蒲式耳一路下跌,去年9月最低跌至301美分,最大跌幅超过60%。对这次改革中农民收入的变化,既要看到短期收入的减少,也要看到长期收入增长机制的建立;既要看到玉米收入的减少,也要看到结构调整带来的收入增加,看到养殖成本降低后畜牧业收入的增加,看到加工业发展带来打工收入的增加。

  改革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个别农户种粮亏本的情况,这主要有两类农户。一类是受灾农户。比如,去年8月的“狮子山”台风,造成东北部分地区玉米倒伏减产、品质下降,一些农户出现生产亏损。对这些受灾农户,要给予必要救助和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好生活困难和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再一类是租地成本较高的规模经营户。对这类规模经营主体,也需要采取适当方式给予支持,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当前已经进入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要重视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防范风险,同时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深入。


版权说明:本文章来源自网络,如果涉及到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删除处理。

相关新闻

  • 鲜菜带领CPI涨回“2时代” 鲜菜带领CPI涨回“2时代”

      PPI涨幅继续扩大 对稳增长有积极意义   中国物价指数同比涨幅重返“2时代”。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在连续四个月涨控在“1”时代后重返“2”时代。   CPI同比涨2.1%   鲜菜涨幅最明显   历史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5月,CPI同比增幅均在2%以上。但自6月起,CPI便滑落至“1时代”,今年8月CPI增幅仅1.3%,为年内最低。但9月CPI增幅再度回升至1.9%。   10月CPI虽然同比增幅重回... [阅读]

  • 原奶成本大幅下降 前三季度多家上市乳企净利增长 原奶成本大幅下降 前三季度多家上市乳企净利增长

      上市公司三季报发布进入尾声,A股9家乳企三季报业绩全部出炉,在当前整个经济走势下行压力较大、消费乏力的背景下,乳企们今年前三季度的效益如何?在行业低迷的环境下,它们又是如何实现业绩的增长的?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Choice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9家乳业上市公司中有6家实现了公司净利润的同比增长,3家公司业绩同比下滑。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原奶价格自2015年至今持续下滑,受益于奶价下跌红利,乳业的业绩出现增长,但是,奶粉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导致以奶粉为主... [阅读]

  • 食物搭配禁忌,真有那么多讲究吗? 食物搭配禁忌,真有那么多讲究吗?

      早春,新鲜的绿叶蔬菜甚为难得。这时候,菠菜就成为很多人家饭桌上的绿色美味。但是很多人又说菠菜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和豆腐一起吃。这是真的么?   菠菜不能搭豆腐吗   这大概是流传最广的饮食搭配禁忌了。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豆腐中则含有钙。草酸与钙的结合能力非常强,草酸钙在胃肠里无法被吸收,因而菠菜与豆腐同食会影响钙的吸收。这在化学原理上没有问题。不过,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有很多科学家专门研究菠菜对钙吸收的影响,有老鼠实验也有实验。因为实验设计的不同,结论也不完全一致。一致的认... [阅读]

  • 有甲状腺结节,还能吃碘盐和海鲜吗? 有甲状腺结节,还能吃碘盐和海鲜吗?

    碘缺乏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异常,导致甲状腺结节形成。碘缺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尤其是对女性。缺碘对不同年龄人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胎儿期可出现流产、死胎、生长发育畸形,新生儿期会出现甲低、结节性甲状腺肿,克汀病等,儿童和青少年缺碘会出现智力缺陷,体格发育迟缓,亚临床克汀病,缺碘会出现结节性甲状腺肿、甲减,例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除部分严重甲亢患者外都可食用碘盐。目前,防止碘缺乏最好的方法是食用合适的碘盐,其次是可食用富含碘的食物,如紫菜、海带、海鱼、海蜇、海参、贝类等... [阅读]